每位媽咪總是希望能夠順利度過孕期生下健康的寶寶,但是萬一有早產徵兆,務必確實遵照醫囑好好安胎。
子宮是最適合胎兒成長的「天然保溫箱」,安胎最主要的用意便是延長胎兒待在子宮內的時間,以爭取最好的健康狀態,待胎兒器官發育更加成熟後再出生,會提高出生後的存活率,也可降低早產併發症的風險。
引發早產的可能原因有
約有50%原因不明,但以下列幾項原因最常見:
▌母親因素:
● 懷孕年齡低於18歲或高於40歲
● 感染、衛生習慣不良
● 外傷(如腹部受撞擊或跌倒)
● 妊娠毒血症、高血壓或糖尿病
● 前胎曾有早產病史
● 子宮肌瘤、子宮肌腺症等
● 子宮頸閉鎖不全
● 孕婦抽菸、喝酒、工作過度勞累
● 胎盤早期剝離
● 早期破水、羊水過多或過少
● 前置胎盤
● 子宮發育不良或子宮病變
▌嬰兒因素:畸胎、感染、雙胞胎或多胞胎
早產的徵兆
- 每小時5-6次以上(即每10分鐘有一次)子宮收縮
- 陰道分泌物增加或夾雜血絲或陰道流出水樣液體
- 持續下腹痛或下背痛、部分病人有腰酸、便意、下墜感
安胎可能會有的治療方式
▌臥床休息:
可以減少胎兒對子宮頸的壓力,增加胎盤、子宮的血流,所以臥床休息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式。
▌安胎藥物:
● 安胎藥的作用是使子宮平滑肌鬆弛,減少早產發生。
● 常使用的安胎藥物(Anpo)有以下副作用:心跳及呼吸加快、嘔吐、顫抖、頭痛、不安、血糖過高、腹脹、肺水腫等。當有以上副作用時,醫師會視情況處理。
▌若有破水或感染跡象,依醫囑靜脈點滴抗生素使用,避免感染。
▌依需要補充足夠液體,增加胎盤子宮的血流(一天需攝取液體 2000-2500cc)。
安胎住院注意事項
1. 安胎的孕婦要臥床休息,並且最重要的是要放鬆心情、不要緊張。尤其孕婦在睡覺時,因為身體、心情放鬆,子宮的收縮會較醒著時明顯減少,安胎效果會比較好。
2. 可做足踝關節運動,以預防長期臥床造成之血栓靜脈炎;一天4次,每次5-10分鐘。
3. 長期臥床可能導致胃口不佳,飲食要清淡,少量多餐;避免吃辣、刺激性食物。
4. 因為長期臥床及安胎藥物副作用的關係,腸蠕動減低,多攝取蔬菜、水果促進腸蠕動,並配合使用軟便劑;避免用力解便造成不適,引起子宮收縮。
5. 每次如廁後需會陰沖洗,減少感染。
6. 避免按摩乳房及刺激乳頭,而引起子宮收縮。
7. 隨時監測早產徵兆及注意胎動情形,若出現早產徵兆或感覺胎動減少時,立即通知醫護人員。
8. 懷孕肚子漸大,左側臥睡能增加胎盤血流,所以左側臥姿勢較佳。
基本上媽咪們只要定期產檢、保持愉快的心情,就不需要太煩惱嚕~
另外要提醒孕媽咪,在懷孕期間如果覺得身體不適,休息後沒有改善,建議還是就診讓醫師確認狀況比較安心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