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醫師,請幫我找寶寶的小雞雞、小蛋蛋,量量看有幾公分?」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、中山附醫婦產科醫師李茂盛說,塑化劑風波一發生,孕婦產檢特別緊張,以前要求看手指腳趾有沒有少,「現在則指定要從超音波中找『小雞雞』、『小蛋蛋』,生怕自己喝一杯珍珠奶茶,就讓寶貝小雞雞縮水!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兒童醫院小兒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王仲興說,塑化劑事件後,為小寶貝小雞雞、小蛋蛋大小問題到醫院諮詢的家長,讓最近門診量增3成。
醫籲「別太緊張」
台中榮總兒科部主任傅雲慶也說,最近兒科門診因塑化劑諮詢增加1成,經過檢查,男童陰莖長度、睪丸大小、男性女乳、女生性早熟等情況,都沒有因食用含塑化劑食品確診個案,家長心理因素遠大於實際情況。
李茂盛表示,近10年來新生寶寶隱睪症、陰莖變小、女生性早熟、外陰部異常等狀況未增加,他安撫準媽媽們,塑化劑代謝快,含毒量應不致影響胎兒生殖器,「孕婦別太緊張,以免造成子宮收縮導致早產。」
中國醫大附設兒童醫院院長彭慶添也說明,影響陰莖長短因素大多數是遺傳、染色體與腦下垂體,現在多了塑化劑,讓民眾與醫界都很震驚。
不要迷信營養品
彭慶添建議家長「天然的最好」,呼籲「2歲以前喝母奶,2歲後均衡飲食與運動」,不要再迷信營養品,「千萬不要愛之反而害之。」
陰莖太短可能因素
基因:先天陰莖構造較短
染色體異常:唐氏症等患者,先天構造較短
腦下垂體異常:荷爾蒙分泌不正常,導致異常
過胖:脂肪層過厚,外觀看來特別短
毒物:如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毒素影響,導致陰莖變小
資料來源:中國醫大附設兒童醫院院長彭慶添
新聞來源:蘋果日報